老鼠、蒼蠅、蚊子、蟑螂等“四害”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健康。不過,如今居住市區的市民發現,老鼠似乎從街上蒸發了,公園里也很少受到蚊蟲叮咬,以前經常出現在各類廚房的蒼蠅、蟑螂也大大減少。這些可喜的變化,都得益于我市創衛以來,采取綜合措施進行病媒生物防制所取得的實效。
在漠陽江市區段江邊,以前停泊著數百艘破舊的住家船,大量船民以船為家,生活十分艱苦。這些住家船民身處城區,卻又與市區環境顯得格格不入,周邊環境惡劣,“四害”孳生,成為我市創衛工作的一大短板。
“住家船周邊雜草叢生,老鼠、蚊子特別多,可難受了!”住在江城區漁委會碼頭邊的住家船民蔡開雄,多年來他和老伴一直靠在江里捕魚為生。兒子一家在政府的幫助下已于2009年上岸居住,告別水上飄蕩的生活上岸安居,成了蔡開雄和老伴一直以來的期盼。
在創衛工作強力推動下,我市投入5200多萬元資金對住家船進行整治,按入住安居房、租住廉租房和政府補貼租房三種方式安置船民。今年春節前,包括蔡開雄夫婦在內的所有住家船民均上岸安居,所有住家船進行集中拆解,美麗的江景風光再現。
除了住家船外,市區還有大量閑置地、養豬場、明溝渠、下水道等,都是“四害”理想的棲息和繁殖場所。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市下大力氣開展環境整治。
據市創衛辦統計,創衛以來,我市對市區131萬平方米閑置地進行了清理整治,有許多閑置地還改造成了社區居民休閑活動場所、停車場等。此外,我市還改造明溝4.5萬米,下水道修復清淤4.3萬米,清理市區生豬養殖場70個,養殖場面積18萬平方米,生豬5000多頭,“四害”孳生地大大減少,環境明顯改善。
完善基礎設施加強技術防控
解決“四害”問題,僅靠整治還不夠。江城區南恩街道甜酒社區黨支部書記黃昌尤告訴記者,甜酒社區屬于老舊社區,過去“四害”特別嚴重,在市、區、掛鉤單位以及專家的幫助和指導下,社區大量裝備兩件“法寶”——毒鼠屋和防蚊閘。
據黃昌尤介紹,開展創衛工作以來,甜酒社區對環境進行綜合整治,并完善了防“四害”的基礎設施,強化了技術防控。清理整治衛生死角40多處,先后安裝了防蚊閘83個、毒鼠屋380個,明溝改暗溝100多米。“現在‘四害’銳減,生活環境好了很多。”黃昌尤說。
如今,市區很多墻角或隱蔽處,都設置了帶有編號的筒狀毒鼠屋,大街小巷的下水道沙井蓋下也安裝了防蚊閘。據市創衛辦統計,自2015年以來,市區新裝毒鼠屋68300多個、防蚊閘43200多個,市區建成區范圍內實現了全覆蓋。
此外,在省愛衛辦、省疾控中心、省有害生物防制協會專家的指導下,我市于2015年3月,建立了粵西地區首個病媒生物抗藥性監測實驗室,指導有關單位有針對性地使用化學殺蟲藥物,減少不必要的藥物浪費和環境污染,為我市科學、有效地開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同時,從2015年以來,市愛衛辦、市四害防治中心及各街道辦、社區居委,還多次組織病媒生物防制技術和防制知識培訓,培養了眾多專業技術人才,并加強了消殺藥械儲備,具有較強的日常防制和應急防控能力,病媒生物防制水平不斷提高。
全民參與愛國衛生清掃行動
在綜合整治和技術防制的基礎上,我市還落實“三個一”環境衛生整治制度,加大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力度,每周五開展衛生大掃除活動,發動全民參與愛國衛生清掃行動,有效降低了“四害”的密度。
市委書記陳小山、市長溫湛濱等市領導也多次參與愛國衛生大清掃活動,與市民群眾一起開展大掃除,以實際行動引導廣大市民積極投身創衛工作。
據市創衛辦有關負責人介紹,2015年以來,市愛衛辦多次組織開展了全民大清掃行動,并要求在每個星期五,城區所有機關事業單位組織本單位大部分人員到掛鉤社區開展愛國衛生清潔行動。在蚊、鼠繁殖高峰季節,我市還加大督查指導工作力度,利用各種媒體增加病媒生物防制知識的公益宣傳,建立長效保潔機制,有效減少病媒生物的孳生。
此外,我市還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廣東省政府關于H7N9疫情防控的部署,實施源頭防控,嚴格執行活禽經營市場“一日一清洗、一周一大掃除、一月一休市和零存欄過夜”制度,加強活禽調運管控,防控工作取得良好成效,2015、2016連續兩年無H7N9病例報告。
根據我市病媒生物監測,我市病媒生物密度顯著下降,近3年沒有因防控不力導致的甲、乙類傳染病暴發流行;兒童預防接種、慢性病和嚴重精神障礙疾病防治工作成效明顯;轄區內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均遠低于國家控制標準;登革熱等傳染病發病率也是逐年減少。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