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韶仔、程村生蠔……行走在我市鄉村振興示范帶上,品嘗特色美食、欣賞鄉村美景,可以沉浸式地感受一方鄉土風情。一帶一特色,圍繞壯大特色產業和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鄉村振興示范帶串聯了鄉村發展的資源,激發了鄉村的活力。
10月22日,記者來到陽西縣“中國蠔鄉”鄉村振興示范帶,從程村高速出口前往程村鎮紅光村的路上,可以看到寬闊整潔的柏油路兩旁,不時閃過帶有生蠔特色的“小景點”。在紅光村,蠔殼做的外墻等與蠔相關的事物讓人應接不暇,有不少游客專門前來觀光打卡。
“通過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把與程村蠔相關的內容串聯成線,推動了紅光村蠔產業做大做強。”紅光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謝耀梗介紹,通過外立面改造、拆除舊房屋、老房修繕、節點美化、沿路綠化、道路擴寬等措施,環境及基礎設施得到了有效提升,紅光村的知名度也得到了提高,在帶動蠔產業的同時,也促進了鄉村旅游的發展。
不僅是紅光村,在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過程中,我市圍繞鄉村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特色專業鎮、專業村。在陽西縣“牧海耕田”鄉村振興示范帶上,儒洞鎮的荔枝、絲苗米,沙扒鎮的海水魚苗培育、深海網箱養殖,上洋鎮的西瓜、圣女果等都實現了“品牌特色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陽春市“山水畫廊”鄉村振興示范帶以大力實施農業生產托管為契機,成功打造783畝農業生產托管示范基地和1100畝蔬菜種植基地,帶動當地農戶種植絲苗米5萬畝、蔬菜1.46萬畝。
“一到周末,陽東區漆彩漁鄉鄉村振興示范帶兩旁的餐館就生意火爆,成群的游客前來品嘗雅韶的特色美食。”雅韶鎮政府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游客的到來,讓鄉村一下子旺了起來。在海陵試驗區“絲路船說”鄉村振興示范帶,鄉賢投資6500萬元進行舊村改造,活化鄉村院落,大力推進農業特色產業、特色鄉村文化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盤活閑置農房,發展鄉村旅游民宿項目,每年為村集體帶來120萬元固定收入。一條示范帶,激發了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徑。通過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我市進一步激活文旅資源,推進休閑綠道和鄉村民宿建設,促進了農文旅融合發展。
“8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已基本建成,3條還在收尾階段。”市農業農村局鄉村建設科負責人介紹,我市共規劃建設11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其中江城區2條、陽東區3條、陽春市2條、陽西縣2條、海陵試驗區和陽江濱海新區(陽江高新區)各1條。目前,11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已全部動工建設,累計投入資金9.68億元,建成117公里精品段,連接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6個,有效地凝聚起了鄉村資源,促進鄉村發展。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