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問答| 無障礙 | 移動版 | 繁體版

          大地為琴路作弦 高歌奮進新征程
          ——從一道堤、一個港、一座橋看陽江交通巨變
          來源:陽江新聞網 作者:費先霞 陳思捷 時間:2024-09-30 09:39 【字體: 】 瀏覽量:-

            初秋時節,海陵大堤、海陵島大橋如“臥波長龍”逶迤于海面粼光處,車流穿行其中,四方游客紛至沓來,領略獨特的海島風光。

            曾幾何時,海陵島孤懸海上,群眾出行全靠船渡。勤勞勇敢的陽江人民肩挑手抬,讓一道長堤臥碧波,為海島打開發展的黃金通道。

            60多年過去,當年敢于戰天斗地、誓將天塹變通途的勇敢和豪情,依然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漠陽兒女。

            從封閉的山溝到四通八達的路網,從一片灘涂到萬噸巨輪穿梭的現代化港口,從搖搖晃晃的小木橋到一座座跨海大橋,從“用雙腳丈量”到即將實現“縣縣通高鐵”……新中國成立以來,陽江人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把一個個“不可能”變為現實,以路網之變、交通格局之變,奏響漠陽大地的時代巨變。

            一道長堤接翠微  

            昔日孤島變熱島

            國慶假期將至,海陵島的主要道路掛起了鮮艷的五星紅旗,與藍天碧海、綠樹紅花交相輝映,構成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然而,誰能想到,這座有著“東方夏威夷”之稱的海島,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只是一座四面環海的孤島,歷來旱患頻仍,更談不上發展生產。

            “那時候,我們想從海陵到陽江,只有卷起褲腿、提著鞋子搭渡船。”海陵那洋村民、97歲高齡的陳榮達老人說。

            1958年,時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陶鑄到海陵島視察,島上閉塞的交通狀況,引起了他的關注。

            “且喜望天勤水利,更驚窮垌養魚肥;千斤糧產期明日,一道長堤接翠微……”這是陶鑄首訪海陵島作的詩,也就是這一次,陶鑄代表省里作出了建設海陵島大堤的決定。

            撫今追昔,方覺來路之多艱。

            1958年12月,海陵大堤正式施工。

            陳榮達回憶,那時修堤條件異常艱苦,基本靠人力肩挑手提運送土石。但群眾熱情高漲,數千人日夜奮戰,吃住都在工地。

            盡管如此,建設速度還是不理想。更讓人著急的是,經常前一天修筑好一點海堤,半夜就被潮水沖走。為此大家想了很多辦法:家家戶戶出木板,做成手推車運泥;把裝有石頭的舊船投入水中,再進行修筑,防止被潮水沖掉……

            歷經8年奮戰,1966年7月1日,長達4625米的海陵大堤終于正式通車。“一道長堤接翠微”變成現實。

            “天高海闊水茫茫,一道長堤鎖浪狂。風雨驚心成歷史,往來如意譜詩章……”回憶起通車時人民歡呼雀躍的場景,陳榮達不禁吟唱起來。

            大堤開辟了海陵連接世界的通道,有力推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隨著進島游客越來越多,1986年,海陵島開始開發大角灣風景名勝區,發展旅游經濟。

            “90年代開始,海陵島掀起投資熱潮,建起了第一家功能齊全的酒店,大角灣景區也逐步開發水上項目。”大角灣景區副總經理梁希敏在海陵島工作30余年,見證了海陵島的變化。

            2007年12月,“南海Ⅰ號”“安家”廣東海絲館,更增加了海陵島的知名度和歷史文化內涵。

            隨后幾年,海陵島以大手筆改造海濱路、旅游大道等主要道路,引入一批旅游地產項目,面貌煥然一新。

            因應發展需要,2014年,海陵大堤由雙向兩車道擴展至雙向四車道。

            2016年,陽江人民再次向大海發起挑戰,歷時4年,于2020年建成海陵島大橋。海陵島再添出入要道。

            “2001年,大角灣景區獲批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15年,大角灣海上絲路旅游區晉升5A級。海陵旅游業發展邁入快車道,高峰時年接待游客人次突破千萬,帶動了全市濱海旅游的發展。”梁希敏說。

            對于老百姓來說,“要想富,先修路”這最樸素的愿望也得到了實現。

            “以前運珍珠馬蹄到市區要一兩小時,現在高鐵通了,高速多了,我們的珍珠馬蹄賣到了北京!”海陵田中寶蔬菜種植農業合作社理事長曾昭勇說。

            時至今日,海陵大堤已與海陵島血脈相連,而當年破海筑堤的大無畏精神,也成為了陽江交通事業實現一次又一次跨越的動力。

            茫茫滄海建大港

            灘涂崛起產業城

            9月26日,嘹亮的汽笛響起,一艘國際貨輪滿載不銹鋼產品,緩緩駛出陽江港保豐碼頭,通過海運出口至歐洲。

            港口是基礎性、樞紐性設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地處南海之濱,陽江擁有綿長海岸線、天然港灣和大片海灘。然而,早期陽江的商港只有石覺頭和北津兩個內河小港。

            改革開放初期,陽江人就醞釀興建深水海港,但因經濟條件有限而擱置。直至1988年陽江撤縣建市,市委市政府下足決心,把建設深水海港擺上議程。

            1989年12月,陽江港建設工程動工。歷經三年建設,兩個萬噸級通用碼頭及其配套設施建成并投入運作,并成為對外開放一類口岸,結束了陽江徒有400多公里海岸線而無深水港的局面。

            “當年,這里是一片灘涂,周邊也都是汪洋大海。”翻開港口工業園規劃圖,陽江濱海新區(陽江高新區)經濟發展局局長司徒奕彪感觸頗深。他親歷了陽江港從一灣海水到碼頭林立。

            起初,通往港區沒有一條像樣的路,工作人員前往施工現場往往要繞道兩三個小時。為了方便工作,指揮部在吉樹村租了一棟民房,供工作人員吃住。“沒路、沒水、沒電,工作條件很艱苦,但大家卻干勁滿滿。”司徒奕彪回憶。

            “那時施工設備簡陋,砂石、鋼筋水泥等物資也非常緊缺。大家每天坐著漁船到附近的山頭找砂石,再利用漲潮把船開進淺灘,把石頭拋到指定位置,一點一點壘起碼頭岸壁。”司徒奕彪記憶猶新,高峰時上百條漁船在海上穿梭。

            “通港那天,當廣州海運局紅旗160號輪駛入港口時,我們所有人都很興奮,大家都沒見過那么大的船。”司徒奕彪笑著說。

            近年來,圍繞打造億噸大港目標,陽江港建設按下了“加速鍵”,已建成生產性泊位23個,建成10萬噸級進港航道,2023年完成港口吞吐量達3686.86萬噸。

            建港,強產,興城。

            在陽江港的帶動下,合金材料、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等臨港產業集聚發展,廣青金屬、廣青壓延、甬金金屬、宏旺實業4家超百億企業接連誕生,合金材料邁入千億級產業集群,高新區成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我們選對了地方!”廣東甬金金屬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亮說,得益于高新區毗鄰港口的優勢,公司加強科研技術攻關和技改項目落地,目前每個月進出口貨物達萬噸以上,業務范圍和生產能力實現雙躍升。

            “2009年,高新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不到50億元,而去年達到了1347億元。”司徒奕彪介紹。

            從一片灘涂到深水良港,三十年間,陽江人用頑強奮斗創造了“滄海變桑田”,讓大港之夢成為壯美現實。

            一橋飛架連民心

            經濟騰飛添動力

            一橋飛架東西,天塹變通途。

            在遼闊的海面上,陽江港大橋如一條出海巨龍,氣勢磅礴。

            一座能連接陽江港東西兩岸的跨海大橋,是市區和陽西群眾多年來的共同夙愿。2020年6月,作為廣東濱海旅游公路陽江海陵大堤至溪頭段公路工程控制性工程,陽江港大橋全面動工建設。

            這是一座智慧橋。

            多個“首次”和“最”,突顯了建橋之不易:陽江首座獨塔雙索面門式斜拉橋,陽江境內跨海最長、高度最高、單孔跨徑最大的橋梁,運用當時省內最大型塔機進行吊裝……

            面對施工難度大、地理條件復雜等困難,建設者反復進行論證、多次優化施工方案,以創新技術、智能設備、精細管理推進施工,通過創新應用毫米級精定位方案、自主研發雙向液壓調節吊具、運用超大型塔吊、建立氣象監測站等確保施工。

            “陽江港大橋全長4777.2米,塔柱總高約相當于53層樓高。因主塔設計獨特,鋼混結構塔結構在國內較為罕見,其中鋼混結合的T0節段重量達220噸。”項目工程技術部長葛世超介紹,橋塔安裝時,大型塔吊起吊T0節段,在50米高空中進行52根“穿針”任務。在主橋合龍過程中,國內最大的浮吊船之一“長大海升號”成功起吊88米長的鋼箱梁,在高空中合龍,完成了誤差控制5毫米內的高難度目標。

            這是一座民生橋。

            陽江港大橋通車后,將極大提高陽江港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帶動沿線產業發展,也將結束陽西溪頭、上洋等鎮到市區需繞行80公里的歷史,車程有望縮短40分鐘,大幅度改善數十萬群眾的出行。

            “對于農產品運輸也是利好消息!”上洋鎮西瓜專業技術協會會長孫旭權說,以陸運為主的西瓜最怕路顛簸,村民和瓜農們都很期待大橋通車,通過跨海大橋將更鮮甜的瓜銷往全國各地。

            陽江港大橋,為陽江交通發展繪上了雄渾一筆,也是建設者“山高可攀、水深可涉”精神的鮮活印記。

            “從過去的木橋,到鋼筋混凝土橋、跨海大橋;從過去肩挑背扛、物資設備短缺,到如今機械化作業、建設技術大幅躍升,交通事業的發展令人贊嘆。”與路橋打了大半輩子交道、已退休的市公路局原總工程師鐘揚有感嘆。

            不只是陽江港大橋。近年來,海陵島大橋、開春高速大石田特大橋、北津港大橋等一個個橋梁項目接連落子,助力陽江經濟社會發展闊步向前。

            不止于橋梁。我市加快推進“交通融灣”,鐵路建成總里程308.3公里,公路總里程10829.9公里,陽江機場選址獲中國民用航空局批復,廣湛高鐵計劃明年底通車,陽信高速陽江段加快建設,“機場+雙高鐵+高速路網+億噸大港”交通格局加快形成,融灣入圈蹄疾步穩。

            從海陵大堤、陽江港到陽江港大橋,30年一跨度,變的是,陽江交通建設從“有”向“好”、由“大”向“強”;不變的是,漠陽兒女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豪情壯志。

            長路當歌,大道通途。

            在這片奮斗的熱土,未來將有更多的“不可能”變為現實,去書寫新的陽江故事。


          相關文件:


          文檔附件: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 | 亚洲高清国产AV拍精品青青草原|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大桥未久亚洲无av码在线| 亚洲小说图区综合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女人18毛片水真多| 亚洲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理论片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啊|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 亚洲已满18点击进入在线观看| 亚洲xxxx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 日韩亚洲翔田千里在线|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无码精品色|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亚洲|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久久| 久久亚洲国产欧洲精品一| 亚洲国产老鸭窝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亚洲啪啪免费视频|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 |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亚洲女同成人AⅤ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日韩精品第一页|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校园亚洲春色另类小说合集|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综合网站7777香蕉|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