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雙百行動”是省委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重要舉措,也是地方得到發展、高校實現價值的互促共贏“大平臺”。
去年8月,陽江職院攜手廣州美術學院,與陽春市簽約結對開展“雙百行動”。之后,陽江職院建立20支“雙百行動”突擊隊,奔赴陽春田間地頭,按照“縣域所需、高校所能”的原則,結合學校專業實際和特色,逐步推進20個共建項目實施。
一年多來,陽江職院師生深入陽春鄉村,通過推動人才下沉、科技下沉和服務下沉,賦能陽春市高質量發展,涌現出一批工作主動、刻苦耐勞、辦事得當、貼心為民的積極分子,獲得了當地黨委、政府與農民的認可和贊揚。
直播助農產品上“云端”
“鼓”起農民錢袋子
“朋友們,這款是我們陽春特產狗仔豆干,可以用來煲湯、燜花腩等,具有特殊養生功效……”這是今年6月23日,陽江職院外語系黨總支副書記黃文靜,在陽春市開展直播助農活動現場講的廣告詞。
學校“雙百行動”號角吹響,從教22年的黃文靜便積極響應號召,化身農村“新媒人”,負責“直播助農”項目,帶領學生將專業知識和青春創意帶進田間地頭、農民作坊和農村合作社,成為行走在鄉間村落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至今,該項目已開展助農直播活動16場,涵蓋了石望米粉、石尾胚芽絲苗米、三朗淮山面、高村狗仔豆、陂面皇帝柑、馬水蜜薯、飛天黃皮、春砂仁蜜餞等30余款優質農產品。直播間累計點贊量超過70萬,累計助農銷售額達到10萬余元。
“直播助農”項目不僅打通了“三農”服務“最后一公里”,推動特色農產品上“云端”入萬家,幫助農民和企業實現增收致富,促進鄉村產業的轉型升級,還在學生心中種下了一顆推進鄉村振興的夢想種子。
為更好解決特色農產品直播銷售難以常態化長效化開展的難題,黃文靜團隊多次送課下鄉,覆蓋了25個自然村、5個農村合作社和120余名農民。通過案例分析、實操演示等方式,向農民傳授電商運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下“沉”田間地頭
科技幫扶“香”茶葉
2019年以來,作為市級科技特派員團隊的一員,陽江職院食品與環境工程系副教授鐘旭美帶領團隊緊緊圍繞陽春市潭水鎮種植、養殖特色產業,開展科技幫扶鄉村振興工作。基于前期特派員工作經歷,根據潭水鎮產業發展需求,鐘旭美負責該校“雙百行動”工作中的“南藥病蟲害防治”和“特色農產品加工及品牌推廣”項目。
鐘旭美和團隊利用課余時間,深入田間地頭,調研潭水鎮農產品種植、南藥種植、魚苗孵化、花卉種植、馬蘭片區旅游資源等情況,通過深入調研產業需求,為科技幫扶找準方向和重點。
例如,鐘旭美團隊多次到陽春市潭水鎮百家姓沉香茶葉廠進行調研,與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建立“產學研合作基地”,并對沉香茶及沉香菇辣醬的品質控制進行了指導,通過產學研合作,對產品功能及質量安全進行不斷提升。
今年5月,潭水鎮百家姓沉香茶葉廠被認定為“雙百行動”鄉村產業發展高校聯盟產業示范基地。目前,潭水沉香種植基地日均吸納潭水鎮40—60歲年齡段的勞動力60多人,高峰期達100多人,極大地緩解了村民在家門口就業難的問題。此外,該廠以沉香產業帶動農民群眾利用閑置地種植沉香,以產業促振興,特別是幫助建檔立卡脫貧戶解決就業問題,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研制移動冷庫
產品實現搶“鮮”一步
作為廣東省食品低溫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科研骨干,陽江職院食品與環境工程系專任教師陳海強致力把知識變為技術,把技術應用于實踐,以科研助力鄉村振興。
在推進“百千萬工程”過程中,農產品“豐產不豐收”的問題凸顯。出于對食品的敏銳性,陳海強意識到其根源在于“最先一公里”冷鏈物流的短板。針對這一核心難題,陳海強所在團隊創新性采用援建移動式冷庫模式,有效克服田間建設冷庫涉及土地性質變更的難題。
經過前期調研摸底,陳海強團隊摸清了需要移動冷庫貯藏農產品的品種和數量。今年6月底,陳海強團隊到陽春市祥豐種養專業合作社進行農產品可移動式倉儲保鮮示范冷庫的交接。該移動式冷庫容積約為43立方米,庫內溫度范圍為10℃到零下25℃,可便捷放置在田間地頭,在產品源頭制冷保鮮,將延長農產品貨架期,有效減少損耗,提高農戶收入。
今年暑假,陳海強帶領第十四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銀獎獲獎學生,加入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行動。針對河口鎮梅垌村對農產品的加工需求,陳海強團隊搭建“鄉村實驗室”,采取“調研+培訓”“理論+實操”“競‘曬’+訪談”的形式,推廣全天候智能日光低溫曬(干)制集成技術和設備,用科技傳承傳統曬干工藝,助力提升農產品初加工品質。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