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7年多,深中通道這一世界級跨海集群工程,終于從“施工圖”變為“實景圖”。灣區“巨龍”橫跨伶仃洋之上,將珠江東西兩岸緊緊相連。
作為連通珠江口東西兩岸城市群的交通大動脈,深中通道東起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互通立交,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市馬鞍島登陸,與在建的中開高速對接,通過在深圳、中山、南沙的三個登陸點,連接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在“黃金內灣”加快形成“一小時通勤圈”。結合港珠澳大橋、虎門大橋、南沙大橋等,共同構建大灣區跨海跨江通道群,深刻影響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格局。
深中通道的開通,改寫了陽江與深圳的時空聯系,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牽手”發展,為大灣區的產業集聚、城市群發展等注入新的內生動力。作為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一員,陽江各行各業正蓄勢待發,搶抓歷史發展機遇擁抱“大橋經濟”,推動深度“融灣”“融深”,助力陽江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軟硬聯通全面全域融灣入圈
灣區融合,交通先行。
從高空俯瞰,珠江的西岸、東岸形成了一個A字形骨架,深中通道剛好處在這個A字形骨架重要的一橫,不僅推動珠江口東岸與西岸相互連通,更成為粵東地區通向粵西地區的便捷通道。
翻開地圖,以往市民群眾從陽江前往深圳,需先轉換3條高速線路,再經虎門大橋轉京港澳高速到達深圳,全程約310公里,用時約3小時30分鐘。
隨著深中通道開通,陽江與深圳交通互聯更加緊密。從陽江出發,途經沈海高速、中陽高速,通過深中通道進入深圳,將成為兩地通行的“標準路線”。出行里程縮短約80公里,出行時長縮短約1小時,融灣的時空距離進一步拉近,陽江與深圳之間的人員交往和貨物流通更加便捷。
把握深中通道通車機遇,陽江交通網絡建設正加快融入大灣區大交通體系,呈現蓬勃發展態勢——
陽江機場建設加快推進,補齊陽江航空運輸短板;廣湛高鐵將于明年建成通車,有助于打通都市圈對外高鐵大通道;陽江港海陵灣港區豐頭作業區F1#~F5#泊位工程扎實推進,與廣州港協同打造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陽信高速等項目建設不斷提速,推動路網高效順暢銜接……
當前,陽江正全力構建“機場+雙高鐵+高速路網+億噸大港”的大交通格局。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深中通道的貫通,將陽江到深圳的通行時間壓縮1小時左右,對陽江深度“融灣”“融深”具有重要推動作用。陽江將通過加密聯絡線(支線)及增加延長線等方式,構建“五橫五縱”高速公路網絡,促進中心鎮、港口樞紐、產業園區等節點全覆蓋,推動陽江和深圳之間的高速公路快聯快通。持續完善港口、物流基礎設施和集疏運網絡建設,提升運輸服務的便捷性,構建服務兩市產業協調發展、貨物高效流通的支撐保障體系,助力兩市聯動發展。
在交通網絡“硬聯通”的基礎上,營商環境領域的“軟聯通”也正在深圳和陽江之間持續拓展,推動陽江加快“融灣入圈”步伐。
在政務服務互聯互通方面,我市加強與深圳市的區域協作、“跨域通辦”。目前,深圳市龍華區共212項事項可在陽江辦理,其中江城區可辦事項60項、陽東區35項、陽西縣26項,陽江市共144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可在深圳龍華區辦理,通辦業務范圍包括結婚登記、社會保障、人才引進、登記變更等領域,為深陽兩地的企業群眾提供了極大便利。
陽江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城市群和海南自貿港三大國家戰略交匯中心,是大灣區向西延伸第一城。市發改局局長余洪波表示,借勢深中通道,陽江將對標大灣區先進城市的營商環境政策和創新經驗,深入開展營商環境提升攻堅行動,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創建全國信用示范城市,分類分批建設信用縣,全力打造讓企業更省心、更舒心、更安心、更順心、更寬心的“五心”營商環境,推動跨區域合作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雙向賦能加速產業協同發展
一橋飛架,兩岸協同。
珠江口東西兩岸城市有著各自的產業發展需求。地處東岸的深圳市科研實力強、高科技產業基礎好,但面臨著城市空間有限、地價高昂的現實情況,需要向外拓展尋找更低成本和更廣發展空間。而地處西岸的各地市,土地資源相對充裕,也有著較好發展基礎,迫切需要承接東岸產業轉移。
深中通道開通,珠江口城市無縫鏈接,使大灣區城市群組建更加緊密的“朋友圈”。隨著交通脈絡的進一步延展,深中通道帶來的產業“超級流量”,將成為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力,也為陽江從“戰略性對接融入灣區”跨步邁入“實質性融灣入圈發展”歷史新階段提供強勢動能。
為迎接新一輪的資源要素配置,陽江出臺了《關于促進我市與珠三角對口招商工作實施方案》《陽江市重點產業招商引資獎勵辦法》,編制《陽江市產業招商地圖》;在全國以及歐美、東南亞等地區舉辦招商系列活動;與香港貿發局、香港中華總商會等多家商協會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深圳、長三角等地建立招商小分隊,在全國設置34個招商聯絡處,強化項目引進全流程全天候服務……
對照大灣區其他城市,土地、發展空間以及生產成本是陽江的顯著優勢。數控機床產業鏈上游的龍頭企業——陽春市晟澤機械金屬有限公司從順德遷移至陽江,正是瞄準了這里的投資優勢。“陽江土地成本低,港口、高速、高鐵等交通越來越發達,基礎設施良好,人工成本也有優勢,這是產業投資的硬條件。”董事長區兆錦表示,落戶陽江至今,晟澤機械已帶動30多家數控機床企業落戶園區,逐步形成上下游聯動的數控機床產業鏈。
今年以來,深圳、陽江兩地頻繁互訪,推動產業協作領域融合發展。11家深圳企業跨海而來,涵蓋裝備制造、五金刀剪、現代服務、生物醫藥、綠色能源、新型建材、電子信息等諸多領域。
納泰(陽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深圳銷售+陽江制造”的模式的先行者。2022年,該公司在陽江正式投產,主要研發、生產膠原蛋白生物肽產品,預計今年產值可達2000萬元。“我們的銷售公司就在深圳,深中通道的開通,讓企業的生產和銷售鏈接更加便利,發展更加高效。”該公司負責人盛傳波說,希望借此機遇為公司帶來更多高質量人才,留住人才。公司還將繼續增加一條生產線,引進最先進的生產設備,進一步提高產量。
乘著深中通道開通的“東風”,許多企業嗅到了“走出去”的先機。今年4月,王麻子廚刀全球營銷總部入駐深圳。王麻子科技(陽江)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黃玉黔表示,營銷總部入駐深圳,一方面可以為企業提供創新動力,另一方面,也將發揮人才聚集的優勢,為企業提供更多技術支持。
“深圳在生物制藥領域擁有先進的技術、研發實力和市場渠道,可以借勢提升我們的研發水平。”廣東粵森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林進杰表示,希望依托深圳和中山的人才資源,促進牛大力在技術創新、品牌塑造及銷售運營等方面的提升。結合深圳的高科技產業和中山的制造業基礎,開發南藥相關的健康科技和保健養生類產品等,實現產業融合與創新。
文旅深融打造灣區旅游勝地
“深中”流量,助推深融。
陽江正以資源優勢、特色產業和城市魅力,吸引著大灣區的目光。6月初,深中通道開通前夕,深圳市寶安日報社調研采訪組走進陽江,與本報開展聯合采訪,走縣區、訪企業,了解陽江致力優化發展環境、主動對接融入大灣區的生動實踐和顯著成效,深入探討依托深中通道促進兩地人文交流和文旅合作的新路徑。
作為山海兼優的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陽江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山、海、泉、湖、林、洞遍布全市,有厚重的人文歷史和秀麗的山水風光,海絲文化、疍家文化、龍舟文化等交相輝映。陽江海陵島是“中國十大最美海島”之一,島上的大角灣海上絲路旅游區是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5A級濱海旅游區。
面對深中通道開通的歷史機遇,陽江主動作為,聯合珠江口西岸城市,共同打造“最美珠江西岸”整體旅游形象,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開啟深圳和陽江文旅融合發展新篇章,讓深中通道流量變成陽江文旅產業的“留量”與“增量”。
在區域文旅合作方面,我市會同珠海、中山、江門等城市,整合各具特色的旅游資源和旅游產品優勢,推出包括濱海、人文、鄉村、溫泉等多條特色的“一程多站”旅游線路;與珠海、中山、江門赴無錫等城市聯合開展旅游推介,建立優勢互補、客源互送、市場共享的良好局面;第二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陽江展區對外展示300多種具有陽江地方特色的非遺及文創產品,持續擦亮“綠能之都 海絲名城”特色名片……
“我們推出了‘搶先體驗深中通道’一日游,7月6日前的團基本都滿了,太受歡迎了!”陽江市廣中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志雄笑著表示,隨著粵西城市和深圳時空距離的拉近,游客們不必擔心去深圳機場坐飛機太浪費時間,利好途經深圳的旅游路線。
面對深中通道的開通,鄭志雄敏銳地捕捉商機,推出一系列“國之重器,跟著新聞去旅游”的旅游產品。他說,以前游客經港珠澳大橋去香港游玩,需要支付往返過橋費120元,現在直接走深中通道,能節省60多元,肯定能吸引更多游客。
依托深中通道,陽江對粵港澳大灣區旅游要素的虹吸效應正在釋放。
“陽江具有卓越的區位和交通優勢,以及得天獨厚的文旅資源,是承接大灣區游客的理想旅游目的地。”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局長曾超群說,隨著深中通道開通,陽江將加強與大灣區城市在嶺南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舉辦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通過廣東濱海(海島)旅游聯盟,加強與省內沿海城市的旅游合作,并與香港、澳門、深圳、珠海、江門、海南等地聯合開發“一程多站”旅游產品,推出高涼、漠陽、海絲文化游等粵港澳旅游精品線路,為大灣區旅游產品注入更多文化內涵。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