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漫過漠陽江出海口,在江海交匯的埠場鎮鋪展開來。13.5公里黃金海岸線上,木麻黃林防風帶在習習海風中舒展搖曳;萬畝咸淡水養殖池內魚蝦蟹歡躍,濺起的水珠折射出七彩光暈;青磚灰瓦的那蓬村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水墨畫卷……
埠場,這座坐擁江海交匯獨特區位的小鎮,左手傳承國畫大師關山月的藝術血脈,右手托起“藍色糧倉”產業藍圖,正立足“濱海勝地·文旅小鎮”定位,加快構建“山海聯動、文旅互融”發展格局,揮毫書寫“碧海丹青”的振興篇章。
“生態+技術”打造萬畝藍色糧倉
近日,記者走進廣東海象水產發展有限公司,只見東區養殖場,827個白色溫棚在陽光下如銀色波浪般鋪展。工人們提著餌料盆穿梭其間,精準投喂著池中的南美白對蝦、小青蟹等。
“小型溫棚具有進排水容易、抗風能力強、內部環境穩定、水質和底質容易調控等特點,每年可養兩茬對蝦,我們也在里面進行青蟹育苗?!笨偨浝砣~岳霖表示,這片去年年初建成的高效精養區,單個溫棚每茬產量約2000斤,年產量約330萬斤,年產值6000萬元以上。
轉過堤壩,西區800畝多營養層級生態養殖區水面波光粼粼,水下青蟹橫行、魚群暢游,構成立體的生態循環。葉岳霖介紹,公司依據不同營養層級物種間的相互作用,將蝦蟹類、貝類、魚類、藻類等優良養殖品種有效整合在同一區域中進行養殖,配合養殖環境調控、餌料生物應用等一系列技術管理措施,在不擴大養殖面積的基礎上增加養殖總產量,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今年我們準備加大青蟹的養殖密度,預計畝產能從去年的50斤增加至150斤!”葉岳霖表示,除了發展養殖外,公司也積極拓展產業鏈條,休閑垂釣園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同時還將增設海鮮烹飪體驗區,讓游客品嘗到新鮮美味的海鮮。
距離海象公司不遠的山外西海域灘涂深處,陽江市山外西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的采收船上,工人們手持高壓水槍對準灘涂淤泥沖刷,肥碩的文蛤紛紛現形?!安簣鲦偽挥诮=粎R處,水質鹽度恰到好處,微生物豐富,是天賜的育貝場?!惫矩撠熑死杳鞅硎?,公司堅持原生態的底播養殖方式,投苗后不投飼料不撒藥,讓文蛤在潮漲潮落間自由生長。兩千畝天然灘涂,文蛤年產量可達2500噸,產值約5000萬元。滿載的采收船靠岸后,工人麻利地分揀裝筐,通過冷鏈發往廣深、港澳等地,成就“海中白玉”的美名。
“埠場鎮將堅持以科技賦能產業升級,突出‘生態+技術’理念,打造萬畝海水養殖示范區。”埠場鎮黨委書記劉曉表示,接下來將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發展種苗培育、海產品精深加工等業態,推廣無人機運用技術與智慧系統,構建低空經濟海鮮產銷平臺,推動全產業鏈發展,讓埠場鮮味速達大灣區。
超13公里黃金海岸激活“親海經濟”
潮水退去,市民攜親伴友,帶著小沙鏟、水桶等工具來到山外西的海灘上,開啟一場充滿驚喜的“海洋尋寶”之旅。家長傳授著“尋寶”技巧,孩子們蹲在沙灘上專注翻找,不時挖到文蛤、白貝等“戰利品”,歡笑聲隨海風飄蕩。木麻黃、紅樹林防風林帶沿著海岸線傲然挺立,蒼翠枝干在碧海銀沙間劃出遒勁線條,恰似關山月《綠色長城》的筆意從畫卷漫入現實,為這片海灘增添了別樣的詩意。
“山外西海灘是離市區最近的天然海灘,驅車半小時內能到達?!鄙酵馕鞔逦瘑T劉昌友表示,每逢假日,來山外西趕海的市民高峰期有成千上萬人,車輛從濱海公路一直排到村道。鎮、村黨員干部為此全力做好交通疏導工作,同時安排專人負責海灘垃圾清理轉運,盡量讓大家玩得開心又舒心。
趕海的熱鬧景象正轉化為埠場鎮濱海旅游的發展動能。劉曉滿懷信心地表示,埠場作為西海岸濱海風光示范區(江城段)核心樞紐,正依托13.75公里的黃金海岸線,以濱海生態為底色,融合關山月國畫藝術,打造活力多元的濱海風光示范帶。
目前,山外東、山外西正進一步提升人居環境。接下來,埠場鎮將加快謀劃文創海岸、濕地公園等特色項目,圍繞“去山外東西、趕海等圩”的獨特理念,規劃建設趕海樂園、海鮮集市、寫生碼頭、沙灘露營基地等,并不斷完善山外東至山外西濱海旅游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增設停車場、旅游驛站等,全力打造城市周邊親子游、節假日休閑度假游的首選目的地。同時,抓好紅樹林營造工程,引入科普、觀鳥等生態休閑活動,讓游客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時,激活鎮域經濟活力,繪就濱海旅游發展的嶄新畫卷。
大師故里展現“國畫田園”新韻
國畫大師關山月的故鄉那蓬村果園自然村,房屋錯落有致,墻繪筆觸靈動,文化氣息濃郁,吸引著眾多游人前來參觀。在關山月故居前,市民馮女士牽著孩子久久駐足凝望,她感慨道:“來到大師生長的地方,感覺畫里的山水田園真切地呈現在眼前,很震撼?!?/p>
去年,以關山月故居為核心,巧妙融合周邊自然與人文景觀的陽江市山月研學實踐基地正式營業?;鼐囊巹澚宋幕瘋鞒?、勞動體驗、露營活動和紅色基因傳承四大研學區域,豐富多樣的實踐體驗,吸引了大批學生前來研學?;匮袑W板塊負責人馮雪瑜表示,在課程設置上,基地充分挖掘關山月故居和文化館的教育價值,還將舞龍、舞獅、漆藝等文化融入其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他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同時結合那蓬村山水美景,整合那蓬村土地資源,打造青少年研學實踐教育及勞動實踐基地,讓學生可以親身體驗農耕的快樂。去年運營以來,已接待學員近8000人。
采訪當日,記者看到,果園村部分房屋、文化站以及榕樹旁的涼亭都搭起了腳手架,工人們正忙著進行外立面改造,這是關山月國畫村蛻變的序曲。劉曉介紹,埠場鎮正依托那蓬村的文化、生態和產業等優勢資源,全力打造關山月國畫村。
該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聚焦那蓬村及周邊村莊的人居環境整治,涵蓋新建污水管網、污水處理池等基礎設施,開展采摘園、民居改造等建設,以及農房外立面微改造、村道綠化等工作。二期則建設關山月藝術體驗中心,打造山體步道、觀景臺等基礎配套設施,讓大師故里這張文化名片更加閃亮,吸引八方來客到來。
“埠場鎮將持續深耕資源整合,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文化與海洋資源的疊加優勢,開發‘書畫+農科+生態’特色研學路線,全力打造‘碧海丹青’藝術之鄉?!眲哉f。
【對話專家】
挖掘文化內涵 拓展產業鏈條
記者:埠場如何擦亮“濱海勝地·文旅小鎮”招牌?
唐輝武:埠場鎮可充分挖掘關山月故里文化內涵,加快建設關山月藝術展覽中心、藝術培訓基地等項目,將書畫藝術與江海文化深度融合。同步完善旅游配套設施,推進停車場、游客服務中心、濱海旅游公路等項目建設。依托書畫文化、濱海以及現代農業等資源,打造四季精品路線,開發山外東露營基地、山外西海鮮集市等特色場景。強化宣傳推廣,舉辦書畫藝術節、海鮮美食節等節慶活動引流聚客。
記者:埠場鎮如何推動現代漁業高質量發展?
唐輝武:可鼓勵養殖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加強科技研發與應用。拓展產業鏈條,發展海洋漁業精深加工,探索“海洋牧場+旅游休閑”融合模式。打造埠場鎮海洋漁業品牌,利用電商平臺、農產品展銷會等渠道,拓寬產品銷售市場。注重生態保護,推廣綠色養殖方式,實現養殖尾水循環利用。加強專業人才培養,開展技術培訓課程,吸引高校人才扎根漁業。
【鏈接】
埠場鎮簡介
埠場鎮東處漠陽江出???,南臨南海,西鄰平岡鎮,北與城西、崗列街道接壤。江海交匯,海岸線長13.5公里,圩鎮至陽江市區8公里,擁攬“三橫兩縱”交通體系,金平路、廣東濱海公路貫穿全境。下轄9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戶籍人口4.32萬人。全鎮咸水養殖2.49萬畝,淡水養殖3058畝。下轄那蓬村是國畫大師關山月的故鄉,該村曾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文明村”“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廣東省文化旅游名村”等多項省級以上榮譽稱號。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