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家堅今年42歲,是陽西縣儒洞鎮壽場村人,如今承包魚塘30余畝,養殖肉豬、母豬近300頭,對于一個左手斷肢的人而言,實屬不易。
20歲出海打魚被漁船器械所傷,盧家堅左手斷肢,對生活的熱情和期待也被澆滅了。“消沉過一段時間,覺得這輩子就這樣了,做不了什么事。但是看到有的殘疾人很樂觀,生活過得很好,我為什么不行呢?”盧家堅說,自己的身體情況無法改變,但更多的是要考慮未來的生活,以后還要結婚、贍養老人。于是他改變心態,重新振作起來。
一開始,盧家堅先易后難,經營小賣部賣些小物件。為了增加收入,于是他轉行養雞,從最開始的50只到100只,慢慢地增加到2000只。養雞帶來了收入,也啟發他思考——養雞要做的工作比較多,而且在野外容易被蛇、貍貓吃掉,盧家堅再次轉行養豬。
最初,盧家堅向懂養殖的朋友請教,向飼料廠的技術人員學習,參加陽西縣殘聯舉辦的養殖培訓班,從小規模開始養豬。“養豬有很多技術要學,小豬怕冷,冬天要特別做好保暖工作;而大豬則怕熱,夏天要想辦法降溫。”盧家堅說,有一年豬瘟盛行,附近許多養殖戶的豬都死了,他的豬還好好的。原來他的豬舍離村鎮比較遠,且消殺工作做得好,這一年,他大賺了一筆。
隨著養殖技術的提高,盧家堅逐漸擴大養殖規模,并經營一家飼料店,妻子負責看店、送貨。他不僅時常總結養殖的技術,還細心留意市場的變化。“肉豬的市場波動還是比較大的,許多養殖戶虧錢了不敢再買豬仔,留意到豬仔的價格很低的時候,我就買回來,那一年賺錢的可能性更大。如果不及時買回來,價格很快就會上漲了。”盧家堅說,他的豬都養滿7個月,把豬養到150公斤左右再出欄,這樣的豬肉質好,價格也高。目前,他一共有3個豬舍,分別養殖肉豬和母豬,高峰時期養殖數量接近300頭。
養豬這幾年,盧家堅通過努力取得了不錯的收入,但他仍舊堅持探索,持續努力。2022年,他投資12萬元接手親戚虧損轉讓的魚塘養殖巴西鯛魚,3個魚塘30余畝,租期10年。涉足新的領域,盧家堅選擇與技術人員合作,自己出場地、人力,對方出技術,收入分成。由于工作量太大,他還雇用當地兩名殘疾人幫忙,減輕負擔的同時為他們創造就業機會。“殘疾人找工作很難的,能幫一點是一點。”盧家堅說。
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想到3個孩子還在讀書,盧家堅就渾身充滿了力量,他笑稱自己像陀螺一樣,生病都沒時間。“做人一定要靠自己,別人只能幫你一次兩次。要做成一件事情,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要動腦找對方法,并持續付出行動。”盧家堅說,很多事情并非一下子就能解決,只有經歷過長期堅持才可以。他相信功夫不負有心人,也要為了更好的生活繼續努力。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