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前預約區政務服務中心的客服,然后坐在村里的辦公室,用手機跟工作人員視頻連線,短時間內就把事情辦好了,很方便。”近日,位于陽東區東平鎮的陽江市漢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計劃在陽東區新洲鎮投資新建養鴿場。負責人陳漢龍通過政務服務網在線申請“視頻辦”企業投資項目備案事項,在事項辦結后,給出了“非常滿意”的服務評價。
據悉,該新項目總投資逾1.64億元,規劃建成全市最大規模的現代化養鴿場,年產乳鴿204萬羽。陳漢龍說,得益于陽東區各部門高效的辦事效率,他在家鄉投資創業的信心更足了,項目最快本月起動工建設。
從2024年的“營商環境年”到2025年的“提升落實年”,陽東區首批共110項“視頻辦”政務服務事項已全部進駐上線廣東省政務服務網視頻辦服務專區,真正做到讓企業無憂發展、放手干事。在夯實基礎上做“加法”、在辦事流程上做“減法”、在優化服務上做“乘法”、在破解難題上做“除法”,“視頻辦”堪稱該區巧用“加減乘除”法、創新推進政務服務改革攻堅所取得的實效之一。
夯實基礎做“加法”
窗口服務“出新招”
創新,始終是陽東政務服務改革的關鍵“熱詞”。
早在2023年5月4日,陽東區政務服務中心便在全市范圍內率先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派駐黨員干部輪值,專門受理政務服務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疑難雜癥”,通過部門協同、機制創新,推動“流程再造”,力爭把“辦不成的事”辦成。迄今,該窗口共為企業群眾受理辦結難點問題7宗。
從城區到鄉村,一系列政務變革悄然發生。近年來,陽東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下稱“陽東區政務和數據局”)通過設置綜合辦事窗口和咨詢窗口,優化區政務服務大廳資源配置,打牢“綜合區”標準化改革的現實基礎。同時,積極推進鎮級綜合窗口改革,完善各鎮便民服務中心“一窗通辦”改革,實行窗口標準化、規范化管理,實現線下事項“一窗受理”,全面提升政務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利化水平。
迎著全市深入推進“融灣入圈”大計的契機,陽東區以實施數字政府“深度融灣工程”為抓手,在服務模式、思想觀念上對標灣區標準,推進“一網通辦”改革,規范政務服務應用審核,促進審批監管協同規范化,實現審批監管行為全流程、全封閉、全線上運行。
陽東區政務和數據局局長曹時墨表示,目前,數字政府已在區工商聯、區企業家協會等組織中鋪開應用,充分發揮其對招商引資的支撐作用,切實加強了全區投資環境和招商項目宣傳推介力度,探索出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的“互聯網+招商”模式,為企業經好商、轄區招大商筑牢信息技術基礎。
辦事流程做“減法”
高效辦成“一件事”
“減”化辦事流程,是服務企業群眾的核心一環。
去年以來,陽東區政務和數據局按照“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跑動”的要求,以“一件事一次辦”為目標,持續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重點推動國辦發布的3批33個“高效辦成一件事”事項和市發布的49個“一件事一次辦”,同時做好“陪你高效辦成一件事”工作,積極探索“秒批秒辦”審批服務模式,為打造更優營商環境按下“加速鍵”。
去年2月,市民吳女士想申請開辦一家小餐館,原先需咨詢多個窗口、填寫多張表單、多次跑動。后來得知在改革后,只需在申辦時提交一次資料,包括經營者(法定代表人)姓名、身份證號碼、電話、主體名稱、經營場所地址等信息,部門即可全部共享至后續審批系統,不需多次重復采集。而且,申辦材料和紙質辦理審批結果的證照、批文、審批表單等,都可以通過郵政寄遞進行提交和領取。
這一系列便民服務給吳女士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吳女士一次性申請聯辦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個體工商戶設立登記等多個事項,辦結后給出好評。
據統計,今年以來,陽東區政務服務中心共為企業群眾免費郵寄各類政務服務證照批文196件。通過推行郵寄各類政務服務證照批文服務,真正降低企業開辦成本,實現企業群眾辦事從“最多跑一次”到“零跑腿”。
不僅是開小餐館更方便,“開辦美容美發、理發店”這件事也早已變得更簡單。
據介紹,改革前,市民申辦需先到市場監管局窗口辦理個體戶“營業執照”,領取“營業執照”后,再到衛健局窗口申請辦理“公共場所衛生許可”,來回需多次跑動多個部門,重復填寫申請表基本信息,如個人姓名、聯系電話、身份證號碼、個人地址等。
改革后,申請人只需線上填寫一份表格,重復內容不需多次填寫,衛健部門亦不需要申請人提供營業執照復印件,通過一網共享即可獲取電子證照進行審批,減少材料提交。作為直接受益代表,市民李先生申請聯辦個體工商戶設立登記和公共場所衛生許可,在事項辦結后為部門點贊,直呼“做點小生意更有盼頭了!”
優化服務做“乘法”
AI導辦正確率超96%
“不說不能辦,只說怎么辦,能辦馬上辦,難辦想法辦。”陽東區委、區政府全力倡導的這一工作作風,正成為陽東持續提升企業群眾服務質效的“進階密碼”。
2月28日,經過對“人工智能+政務服務”的創新探索和提前部署,陽東區政務服務大廳上線試運行全市首個AI智能導辦系統。該系統以DeepSeek大模型為核心技術底座,梳理出陽東區2100多項政務服務事項,約2萬多條單元形成的數據模型,構建起“語音+文字”雙通道智能服務體系。辦事群眾只需通過智能終端,以語音提問或文字輸入的方式提出需求,系統即可在0.5秒內完成語義解析、意圖識別和知識檢索,并通過語音播報實時反饋精準答案。
目前,陽東區AI智能導辦系統已集成企業開辦、社保醫保、不動產登記等多類高頻事項,覆蓋咨詢導辦、流程指引、材料清單查詢等全流程服務場景,復雜問題解答準確率達96%以上。該系統的推出,標志著政務服務從“人工導辦”向“全時智能”跨越,為辦事群眾帶來“零距離、零時差”的全新服務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陽東區政務服務中心共為工業企業“幫辦”254宗業務。據介紹,該中心圍繞工業企業從設立到注銷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幫代辦”“保姆式”貼心服務模式。由黨員干部組成“幫辦代辦”工作專班,對企業群眾辦事遇到的跨區域、跨部門的“疑難雜癥”及“辦不成事”問題,主動協調相關審批職能部門研究解決。
同時,在陽東區政務服務中心辦事大廳設置開辦企業一網通辦自助(幫辦)專區,由市場監管、政數、稅務部門安排專職幫辦黨員干部入駐幫辦區,以“1對1”模式服務企業,指引、輔導、幫助申報人填報開辦企業相關信息。
另外,陽東區還推出“惠企大禮包”一站式服務,設立“開辦企業通辦通取”專窗,實現企業開辦“一門進出、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一套表單、一區辦結”的線下“一窗通辦”服務模式,將企業設立登記、印章刻制、首次申領發票3個環節整合為1個環節,實現了開辦企業半天內可辦結所有業務。
在破解難題上做“除法”
辦事4萬單好評率100%
去年7月,在全國第八屆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大會上,憑借率先推行噪聲分類治理、創新“12345熱線+網格”工作模式、為企整治水浸“黑點”等多件民生實事落地見效,陽東區政務和數據局被授予“2024年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辦單楷模”稱號,成為全市首個獲此殊榮的縣區部門代表。
“群眾說了好,才是真的好。企業發展好,陽東才會好。”曹時墨介紹,近年來,陽東區政務和數據局著重做好“好差評”推廣使用工作,群眾線上線下辦事后當場評價,也可通過評價箱、意見箱、投訴電話等進行評價,有力遏制了“臉難看、事難辦”現象。據統計,今年以來,共收到辦事評價69075次,好評率100%。
群眾、企業服務兩手抓、兩手硬。一方面,陽東區政務和數據局積極探索構建12345政務服務熱線與村(居)網格融合聯動機制,推動民生訴求未訴先辦,依托強大的基層黨員干部力量,提前搜集群眾的各類急難愁盼問題,并聯動相關部門協調解決。另一方面,穩妥推進轄區內市場主體訴求快速響應工作,落實企業“辦不成事”快速響應機制,以“2135”快響應機制為抓手,高效解決各類市場主體提出的訴求事項,保障企業訴求得到快速穩妥解決,實現“企業有呼、政府速應”。
巧用“加減乘除”法,以“小切口”賦能“大格局”,是陽東區政務服務系統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落細落實的全新答卷,更是助力陽東區營商環境優化的科學路徑。
以黨建為引領,以市場主體為中心、以服務對象需求為導向,以減材料、減時限、減前置、減程序,實現審批效率全面提速為抓手,聚焦解決企業開辦、訴求響應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陽東區政務服務效能正以“看得見、摸得著、辦得成”的速度逐年提升。
下一步,陽東區政務和數據局將繼續堅持以黨建工作統攬全局,推動新時代高質量黨建、高水平服務與營商環境建設同頻共振,以黨建優勢與服務優勢融合轉化為發展優勢,讓黨建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新引擎”,深入推進陽東區營商環境加碼升級。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