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驅車行駛在陽江濱海新區(陽江高新區)平岡鎮麻梨村委會的村道旁,只見兩側分布著連片的魚塘。魚塘中的增氧機持續運轉,激起層層水花。一位皮膚黝黑的中年男子正站在簡易的浮臺上忙碌——他單手撐著竹竿保持平衡,另一只手熟練地拋撒著飼料。時值夏季,不過片刻工夫,他的額角便滲出汗珠。這位常年與魚塘相伴的養殖戶,正是黃圍儒。
黃圍儒因小兒麻痹癥導致雙下肢殘疾,被鑒定為肢體三級殘疾。初中畢業后,他四處求職,希望自力更生,卻因身體條件屢遭拒絕?!凹热蛔霾粊碇毓?,那就學習一門技術,總能把自己養活!”黃圍儒堅定地說。于是,他進入摩托車維修店當學徒。憑借著積累下來的維修技術,黃圍儒在鎮上開了一家摩托車修理店。
“家里要開支,孩子讀書也需要錢,修理店的收入終究有限,我們不得不另謀出路。”2006年初,在同為肢體殘疾的妻子鼓勵下,黃圍儒經過長時期鉆研養殖技術后,硬是憑著一股“吃得苦、肯鉆研”的勁頭,在村里承包了10多畝魚塘,養殖南美白對蝦和草魚、羅非魚等,開始走上了養殖創業道路。
養殖之路比想象中坎坷曲折。起初兩年,他從零開始,邊干邊學,腳踏實地每年小賺一點,解決了一家生計。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08年臺風“黑格比”襲擊陽江,黃圍儒的魚塘被海水倒灌,導致魚塘絕收,一下子損失了10多萬元。這可把黃圍儒愁壞了,但他并未氣餒,東拼西湊籌集資金從頭再來。
在妻子的大力支持下,黃圍儒將養殖規模逐漸擴大至60畝,共承包了7口魚塘,同時潛心“修煉”養殖技術,虛心向老養殖戶“取經”,家庭收入逐年提高,生活越來越有盼頭。
每天清晨6點,黃圍儒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喂魚蝦、喂豬……從早到晚,他的身影始終穿梭在魚塘周邊。身體的特殊情況注定了他要比正常人付出更多的艱辛。7口魚塘的魚蝦,每天上午、下午要投喂兩次飼料,黃圍儒每次需要站在小船里劃行2小時。“我的雙腳經常站不穩,只能咬牙堅持、以勤補拙?!秉S圍儒告訴記者,近年來,魚塘引進了機械化設備,養殖效率有所提升,這也為他減輕了不少體力負擔。
養殖魚蝦受天氣、市場價格等多種因素影響,投入大、風險高?!半m然市場銷路基本不愁,會有客商上門收購,但整體市場行情波動劇烈,有時行情好能掙到錢,碰上行情差反倒要虧錢?!秉S圍儒說。2023年11月,在市殘聯的幫助下,他還獲得了2萬元農村殘疾人就業創業扶持資金補貼,有效緩解了資金壓力。
一方碧水,不僅滋養了肥美的魚蝦,更孕育了全家的希望。如今,他們的女兒結婚成家,兒子也走上工作崗位,夫婦倆仍鮮少離開魚塘半步。孩子們多次勸說他們歇一歇,卻拗不過父母的堅持?!昂⒆哟蚱匆膊蝗菀祝覀円孔约荷睿瑴p輕他們的負擔?!秉S圍儒望著波光粼粼的水面,黝黑的臉上漾起笑意,“幾口魚塘撐起了我們這個家,只要還能干,就會一直干下去,相信日子會越來越好?!?/p>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