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問答| 無障礙 | 移動版 | 繁體版

          我市強化黨建引領深入實施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基工程
          共繪“富美、綠美、和美”鄉村新圖景
          來源:陽江新聞網 作者:任紹華 馮維寶 時間:2025-06-27 11:43 【字體: 】 瀏覽量:-

            盛夏時節,行走在生機勃勃的漠陽大地,一座座農家小院錯落有致,一條條水泥村道整潔干凈,一棵棵新種樹木隨風搖曳,一項項特色產業生機盎然……

            近年來,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黨建引領,緊扣“百千萬工程”和鄉村振興,深入實施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基工程,以點帶面、多措并舉建設“富美、綠美、和美”鄉村,繪就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新圖景。

            

            實施黨建引領“富美”鄉村建設行動鄉村產業更加興旺

            在江城區城西街道第一埒電商創意園里,一場場直播正熱火朝天地進行著。這里,主播們忙碌地展示著多個特色斗魚產品,與觀眾進行實時互動。第一埒村黨總支立足“中國斗魚第一村”產業定位,探索出“黨組織引領、電商賦能、全鏈協同”鄉村振興新路徑,帶動斗魚養殖面積突破100畝,2024年銷售額超4000萬元,全產業鏈產值突破8000萬元。

            “農民富不富,關鍵在支部”。我市堅持以黨建為紐帶聚合資源要素,由黨組織牽頭制定差異化發展方案,“一村一策”發展本村特色產業,讓“單打獨斗”變“共同致富”。陽西縣塘口鎮周南村在村黨總支的牽頭下,成立周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利用村內閑置房屋打造蜂蜜加工廠,與直播達人、返鄉創業大學生等12人聯合創立電商團隊銷售特色農產品,村集體每年可獲得9%的利潤收入。程村鎮紅光村黨組織探索“紅樹林種植+養殖”的融合發展模式,80%以上的村民都投身到蠔產業,“程村蠔”養殖面積達5.2萬畝,產值7.03億元,實現了致富奔康。

            堅持把強化人才支撐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引擎”,全市選派242名駐村第一書記和48支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聯合多所省內高校、科研院所,因鎮所需選派了48支農村科技特派員團隊,建立健全農業實用型人才培養機制,著力培養一批“土專家”“田秀才”“農創客”,提高致富帶富能力。深入實施“能人返鄉、人才下鄉”計劃,建好用好710個農村黨群服務中心和70個鄉村振興人才驛站(服務基地),常態化開展“人才下鄉、服務三農”活動,組織273名農業專家成立農技、農機、農資、普法4個專家服務隊,定期深入鄉村振興一線提供惠農助農服務,進一步增強技術支持保障力度,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生機活力。

            大力推廣“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土地信用中心、聯農帶農、股份田”等四種發展模式,走村企抱團、群眾共贏的發展新路子,解鎖村級集體經濟“增收密碼”,持續提升“富美”鄉村建設成效。陽春市探索農業生產托管,通過與專業農業服務機構合作,有231.26萬畝土地接受了托管服務,每畝土地節約成本220元,惠及農戶20.15萬戶,比托管前增加利潤5792.2萬元,實現多方共贏解決種地難題。陽東區那龍鎮亨垌村探索“存貸耕地”新模式,吸引超過400戶村民將土地存入“土地信用中心”,收儲土地超過2200畝,統一打包流轉進行連片耕種,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超百萬元,該模式獲評廣東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典型案例。

            據悉,我市近年來連續出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16條”、激勵村干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實施方案等制度措施,成功讓村集體“錢袋子”一步步鼓起來,2024年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超20萬元,力爭2025年年底打造100個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百萬元的富裕村,富民興村產業發展取得扎實成效。

            實施黨建引領“綠美”鄉村建設行動鄉村生態更加宜居

            在江城區白沙街道崗華村,曾經雜草叢生的廢棄宅基地,如今成了村民納涼聊天的“小公園”;在陽西縣上洋鎮那西村,房前屋后的閑置角落被村民種上荔枝、黃皮,既添了風景又鼓了腰包……這一幕幕場景,正是我市以“繡花功夫”盤活閑置地、推進鄉村綠化工作的生動縮影。

            綠色是發展的永恒底色。我市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將鄉村綠化工作擺在推進“百千萬工程”突出位置,認真落實“多種樹、種好樹、管好樹”的要求,推動人人愛綠植綠護綠興綠蔚然成風。2024年,我市榮獲“國際花園城市”榮譽稱號,經濟高質量發展綠色指數全省排名第一。

            借助2022年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有利條件和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我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進鄉村綠化,形成“支部引領+黨員帶頭+志愿者響應+群眾參與”的良好局面。印發《鄉村綠化工作導圖》6.3萬余份,發出《陽江市全民參與綠美鄉村建設倡議書》,制定《鄉村綠化工作責任清單》,廣泛動員全民愛綠植綠護綠興綠。全市13萬余名黨員和200多萬名群眾在黨組織的引領下,踴躍參與“十大主題”義務植樹活動。2024年以來共開展綠美主題黨日6583場,共召開座談會1518場,籌集社會資金4700多萬元用于村莊綠化,植樹超100萬株,農村生態美了起來、環境靚了起來。

            鄉村綠化重“栽”更重“管”。聚焦加強基礎保障,專門劃撥300萬元經費,對鄉村綠化工作成效顯著的村(社區)分別給予獎勵補助。建立“黨建網格+管護”模式,引導黨員群眾主動認領綠化管護任務,發動村“兩委”干部、黨員、村民小組長、志愿者等認崗履責,推動4.5萬余名網格人員下沉綠化管護一線,做實苗木管護“后半篇文章”。陽東區北慣鎮三寶垌村結合網格化管理工作,實行“掛點領導抓統籌、村黨組織書記抓管理、村干部和村民小組長抓落實”的三級責任體系,明確每株苗木的管護責任人,構建全周期責任閉環,破解“有人種無人管”困局,今年新種的2260棵苗木成活率達到96%。陽西縣上洋鎮將鄉村綠化管護納入“積分制”管理,明確積分獎勵標準,對澆水、育肥、修剪等每個細小環節確定對應積分,以積分兌換實物或服務的方式,引導黨員群眾主動認領房前屋后管護責任,用“小積分”吸引黨員群眾主動管、用心管。

            探索“綠美”與“富美”協同發展的鄉村振興新路徑。將綠化與產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生態+文化+農業”鄉村文旅新路子,打造了那蓬村“關山月國畫大師綠美鄉村研學基地”、北寮村“紅樹林濕地候鳥觀賞勝地”等一批鄉村旅游熱門打卡地,建設潭簕村、表竹村、橫山村等紅色綠美鄉村,讓“葉子變票子”,實現生態環境、鄉村產業、農民收入“三提升”。陽東區雅韶鎮笏朝村巧妙運用邊角地、清拆地以及閑置地等公共空間,打造出30個“四小園”和40個“美麗庭院”,既美化了鄉村環境,又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質量,2024年被省婦聯授予“美麗庭院”特色村稱號。陽春市合水鎮高河村結合非遺生態竹器、高流古墟文化等自然資源稟賦和特色旅游資源,打造高河村鄉村綠化景觀帶,在“千年古墟·文脈傳承”2025陽江陽春高流河墟非遺系列活動期間,接待游客超過40萬人次,鄉村經濟煥發出新活力。

            實施黨建引領“和美”鄉村建設行動鄉村治理更加有效

            在陽東區紅豐鎮紅豐社區的“積分超市”前,居民群眾正在用參與環境整治獲得的積分兌換生活用品。“自從實行黨員包片、積分管理,亂扔垃圾的現象少了90%。”紅豐社區黨支部書記許太康介紹道。2022年開始,我市在全市推廣鄉村治理“積分制”試點,將鄉村治理各項事務轉化為數量化指標,對村民日常行為進行評價形成積分,給予相應精神鼓勵或物質獎勵,推動鄉村治理由“村里事”變成“大家事”,由“要我參與”變成“我要參與”,真正使群眾成為鄉村治理的參與者、監督者和受益者。

            “積分制”只是我市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一個縮影。我市還聚焦黨建網格覆蓋廣泛、指揮有力、快速響應的特點和優勢,積極構建“黨建網格+”模式,扎實開展“黨建網格+基層治理”“黨建網格+惠民服務”等系列主題行動,把“百千萬工程”、基層治理、鄉村綠化等各項重點工作逐級分解到具體網格,成為推進鄉村治理的有力抓手。江城區中洲街道麻布演村將全村劃分11個網格,每個網格管理400戶約1300人,網格員每天巡查走訪,與居民面對面交流,能解決的自己處理,解決不了的上報,實現“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每個網格配備一定數量的網格員,由轄區內退休干部、‘兩代表一委員’、村民小組長、黨員志愿者等擔任,協助網格長開展工作,發揮好網格員‘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及時收集反饋群眾訴求和風險隱患,更加精準有效地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中洲街道有關負責同志介紹道。

            開展“黨建網格+”系列主題行動以來,全市1.1萬名市縣機關干部常態化下沉網格開展志愿服務,3.5萬名黨員中心戶精準對接網格群眾需求,1200多支黨員志愿服務隊常年活躍在基層一線網格,多點開花共同為民服務辦實事、解難題,近三年累計為群眾辦好事實事36萬多件,形成黨群聯動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新局面。

            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聚焦鄉村最需要、村民最關切、反映最強烈的現實問題,探索創新鄉村治理機制和模式,為基層治理賦能。在陽西縣織鎮長岐村,黨員中心戶梁章成牽頭成立了“老梁調解室”,主動將工作陣地前移至田間地頭,用群眾語言進行調解,讓矛盾糾紛化解在早、化解在小。2024年以來,“老梁調解室”共接訪糾紛108宗,化解糾紛108宗,化解率達100%。“自從有了‘老梁調解室’,村里雞毛蒜皮的矛盾糾紛減少了80%以上。”長岐村村民自豪地說。陽江濱海新區(陽江高新區)平岡鎮周村村打造“數字鄉村”助推基層治理,搭建了100寸的智慧大屏,38個高清智能攝像頭覆蓋全村重要路段,實現“一網統管”,通過AI算法,能實現自動提醒、告警作用,發現異常情況能實時喊話,有效消除村中治安管理盲區,助力解決農村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難題。

            如今,在陽江這片熱土上,江城區“大眾議事團”、陽東區“三級書記面對面”“巷長制”、陽春市“一軸二會三心四網格”、陽西縣“五室合一”等工作法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全市共培育出6個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14個省級鄉村治理示范鎮、167個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成為推動鄉村振興和“百千萬工程”的鮮活樣本。

            為加快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我市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把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注重全面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把各領域廣大群眾組織凝聚好,為我市“百千萬工程”爭做典型、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目標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相關文件:


          文檔附件: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

          亚洲国产a∨无码中文777|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区久久AAA片69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网址天堂|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本韩国|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蜜夜内射|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区一区二区三| 亚洲性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日韩高清一区|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亚洲|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手机在线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亚|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无码www久久久| 亚洲情XO亚洲色XO无码| 亚洲精选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AV久久久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亚洲女同成人AⅤ人片在线观看 |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软件 |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亚洲高清无码专区视频|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视频在线视频| 亚洲一级黄色大片| 亚洲欧洲av综合色无码| 亚洲免费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