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是我國第9個“中國器官捐獻日”。記者從市紅十字會獲悉,截至目前,我市遺體與人體器官捐獻志愿登記人數已達9729人,累計成功實現捐獻209例,為眾多器官衰竭患者帶來了新生希望。
2021年11月的一天,32歲的黃剛(化名)在上班途中不幸遭遇車禍,送達醫院已腦死亡,無治愈可能。在極度悲痛中,黃剛的妻子歐女士想起與丈夫討論過捐獻器官的話題,經與家人商量后,按照黃剛的想法將他的雙腎、肝和眼角膜捐獻出去。這些器官最終讓多名患者重獲新生。“在我的心里,他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如果他知道我們做了這個決定,一定會很欣慰。”歐女士表示,雖然丈夫離開了,但生活還在繼續,這些年她一直延續丈夫無私的精神,教育女兒幫助他人。
多年前,市民曾先生的妻子阿雅因急性心梗不幸離世,家人決定將阿雅的眼角膜和肝臟捐獻出去,為別的患者換取生存的希望。“我老婆生前就喜歡做好事,相信她會支持我們做這個決定。”曾先生說,希望通過捐獻器官的方式,讓妻子以另一種方式“看見”這個世界。
據了解,要成為器官捐獻自愿登記者,必須年滿18周歲。捐獻志愿者可就近到登記器官捐獻管理機構填寫并遞交《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愿登記表》,或是登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網站進行線上登記。眼角膜捐獻同樣需要捐獻志愿者在生前填寫角膜捐獻自愿書,或離世后其直系親屬填寫角膜捐獻知情同意書。
目前,我市遺體與人體器官捐獻志愿登記人數為9729人,累計成功實現捐獻209例,其中2025年前5個月已完成捐獻2例。市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器官移植是目前治療器官衰竭患者的有效醫療手段,我國每年有30萬器官衰竭患者需要器官移植,但其中只有1萬多人能得到移植手術的機會。器官捐獻數量與患者移植需求之間仍存在較大缺口,希望更多愛心人士加入人體器官捐獻登記志愿者的隊伍,用行動傳遞希望,用愛心點亮生命。
器官捐獻小知識
● 什么情況下可以器官捐獻?
滿足以下條件可進行捐獻:經醫學判定生命不可挽救;經醫學評估器官可以供移植使用;生前沒有表示不同意器官捐獻;家屬(配偶、成年子女、父母)一致同意捐獻器官;有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的見證。
● 人體有哪些部位可以捐獻?
當生命離去時,經評估功能良好的肝臟、腎臟、心臟、肺臟、胰腺、小腸可以捐獻。眼角膜、皮膚、骨骼、血管、神經等組織可以捐獻。同時,鼓勵將遺體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
● 人體器官捐獻的過程有保護機制嗎?
器官捐獻過程非常嚴謹,我國自2010年開展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遵循“無償原則”,反對任何以獲得經濟利益為目的的器官捐獻。《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對器官捐獻和移植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規定。器官捐獻的全流程都有追溯和監管機制,確保器官的質量和移植的安全性。
● 完成了器官捐獻志愿者登記,能否反悔或放棄?
人體的器官捐獻是自愿行為,可以隨時變更或撤銷。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