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至5日,三峽陽江青洲五、七期20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完成兩臺風機吊裝,標志著全球首個應用±500kV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海上風電項目實現首批風機吊裝,為后續機組并網發電奠定了堅實基礎。
1日,記者跟隨工作人員乘坐交通船出海,來到三峽陽江青洲七期海上風電項目現場,在距離沙扒漁港70公里的海域,登上裝備有1800噸主吊機的“海峰1002”自航自升式風電安裝平臺。站在甲板向外眺望,可見“烏東德”“中天31”等頂級工程船匯聚于此,鏖戰正酣。
2日凌晨3時許,“海峰1002”的甲板燈火通明。為搶抓吊裝窗口期,現場工作人員連夜施工,先后完成了箱式變壓器安裝、第四節塔筒吊裝、機艙吊裝等作業。由于海上風力變大,現場暫停了作業。直至4日清晨,施工條件逐步穩定,各崗位人員重新就位,緊張有序開展葉片吊裝作業。5日凌晨1時45分,青洲七項目首臺風機葉輪在145米高空精準安裝,成功完成風機機組吊裝。
“風機葉片的吊裝需要風速連續6個小時保持在每秒10米以下,保證3支葉片在一段時間內連續完成吊裝。”三峽上海院海洋工程事業管理部有關負責人姚新建說。
此次首批安裝的風機分別“落戶”于三峽青洲五和青洲七項目。其中,青洲七項目首臺風機單機容量為13.6兆瓦,采用四樁導管架風機基礎,輪轂中心高度約150米,相當于50層樓的高度;葉輪直徑252米,掃風面積約5萬平方米,相當于7個標準足球場大小。
據了解,青洲五、七期海上風電項目規劃裝機容量200萬千瓦,水深在45米至53米之間,最遠離岸距離約100公里。項目將布置118臺單機容量12兆瓦、23臺單機容量13兆瓦、21臺單機容量13.6兆瓦的大容量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和1臺單機容量16兆瓦漂浮式海上風力發電機組。項目預計2026年6月實現首批機組并網發電,2026年12月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屆時年均發電量預計為77億千瓦時,相當于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34.48萬噸。
“項目將建設一座±500kV海上換流站和陸上集控中心。風電機組發出電能通過集電海底電纜接入海上換流站,升壓換流后,經±500kV直流海纜共同接入陸上集控中心。”姚新建介紹,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全球單體輸送容量最大的送出項目,全球最高電壓等級海上風電柔性直流送出項目。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