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第56個世界地球日。放眼漠陽大地,紅樹林上鷺影翩躚,勺嘴鷸在灘涂邊悠閑覓食,野生沙蟲在潮汐中若隱若現;行走在鄉道上,水清景美的生態池塘、繽紛延展的“彩虹道”、古香古色的文化展館別具一格,助推鄉村農文旅產業“含金量”不斷提升;漫步于公園里,湖面如鏡倒映青山綠樹,繁花似錦裝點亭臺樓閣,吸引市民游客用鏡頭記錄下一份份專屬浪漫……
這一幅幅美美與共的生態圖景,正是我市拓展“兩山”轉化新路徑的生動注腳。近年來,市生態環境局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我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去年,我市空氣優良天數達標比例為97.5%,空氣質量綜合指數2.55,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地表水國考斷面達標率均完成國家、省下達的年度考核目標任務,生態效益日益顯現。
生態環境向好
珍稀“精靈”在陽江找到“黃金驛站”
走進陽西縣溪頭鎮北寮村,綿延的海岸線被連片的紅樹林溫柔環抱,勺嘴鷸“1H”號與伙伴們在灘涂邊穿梭覓食。它們黑色鏟狀喙有如“飯勺”,體態輕盈、憨態可掬,在泥灘上舀出一勺勺“海鮮大餐”。
這是去年冬天勺嘴鷸“1H”號第16次造訪北寮村的場景。北寮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謝圣威回憶起2009年與勺嘴鷸“1H”號的第一次相遇,他感慨道:“勺嘴鷸是全球僅剩600余只的珍稀鳥類,被譽為‘鳥中大熊貓’。它首次選擇來北寮村越冬時,我們都感到很意外。”令謝圣威欣喜的是,隨著我市自然生態環境逐漸改善,勺嘴鷸“1H”號成了他年年相見的“老朋友”。去年,棲息于北寮村越冬的勺嘴鷸多達23只。
謝圣威表示,我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工作穩步推進,使之不僅成為候鳥遷徙的“黃金驛站”,還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注入了強勁動能。2020年,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結果顯示,我市現有紅樹林面積約969.29公頃,主要分布在洞河口、程村灣、海陵灣等。
在陽西縣程村紅樹林生態旅游景區,繁茂蔥蘢的紅樹林映入眼簾,白鷺佇立枝頭,樹下魚蝦游弋,美麗和諧的生態畫卷徐徐鋪展。市生態環境局陽西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逾百種生物在此棲息繁衍,既有效擦亮了“綠美陽江”生態名片,也激活了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
“預計今年又是野生沙蟲的豐收年!”陽西縣溪頭鎮鵝渚埠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吳家樂表示,沙蟲對生長的環境質量十分敏感,依賴于沙泥夾雜的平緩海灘、干凈的水質生存,因而有“環境標志生物”之稱。近年來,鵝渚埠村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海灘沙質肥沃、水流相對緩慢等優越的自然條件,讓沙蟲的產量、質量實現“雙提升”,今年年產量預計突破500公斤,每公斤可售170元。
市民“推窗見綠”
公園城市推動“綠色幸?!庇|手可及
近年來,一批批有內涵、有特色的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鄉村公園、口袋公園等在我市落地。生態文明建設帶來的獲得感,老百姓體會最深。
4月18日,記者來到陽西縣東湖森林公園看到,日光下,一池碧水波光粼粼,岸邊樹木郁郁蔥蔥,遠處青翠的山巒依稀可見。市民三五成群聚集于此,盡享家門口的悠然時光?!皷|湖公園空氣清新,成了我們的日常‘打卡地’。今天我又約上朋友來此遛娃、野餐,領略大自然的旖旎風光?!笔忻癫膛空f。
市生態環境局陽西分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里曾經雜草叢生,現在經過提升改造工程建設,既保護了豐富的天然植被、清澈的湖水,也打造了綠美環山道、悅動環庫道、知行科普樂園、林語科普小徑等設施設備,成為陽西縣擁有森林面積最廣、最具特色的綠色生態公園,市民紛紛稱之為“縣肺”。
昔日受生活污水直排的織河,如今也成為了一江清流,成為市民休閑觀光的好地方。據了解,該縣已完成10余個排污口截污改造,并定期維護檢修沿河4個截污泵站,確保正常運轉。
站在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網大泉國控斷面旁,掩映在茂林深處的取水裝置正在實時采集水樣。該負責人介紹,該站點會對水溫、pH值、溶解氧等9項指標進行自動監測。自2018年有監測數據以來,大泉國控斷面水質均能達到地表水Ⅲ類及以上等級,水質保持優良。
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市共有8個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網,達標率100%;
全市4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穩定,達標率100%;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環境風險低,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較好成效。
挖掘“綠色價值”
“綠美”鄉村蹚出鄉村振興發展新路
碧波蕩漾的江河畫卷,鐫刻著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堅實足跡。去年以來,市生態環境局針對區域污染問題,建立了異地執法指定管轄工作機制,通過“異地用兵、交叉執法、指定管轄、提級辦理”等執法方式,推動實施生態保護監管協同合作機制,推動環境污染治理打開新局面。
陽江濱海新區(陽江高新區)率先印發村級生態環境監督員實施方案,建立村級環境監督隊伍試點,在轄區內每個村(居)委會各選聘1名生態環境監督員,把監管力量延伸至街頭巷尾、田間地頭、山林僻野,織密區鎮村三級生態環境監管網格,為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陽西縣紅光村,該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謝耀梗每天清晨都要到紅樹林邊巡邏,把碼頭治理、截污納管、藍藻打撈、支河支浜整治等工作落細落深,著力夯實生態和防汛安全底座。“這對紅光村的鄉村發展是實實在在的大事?!敝x耀梗說,今年春節期間,“蠔情館”日均接待客流量達3萬人次。優良的生態環境正轉化成經濟效益,激活了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從事漁業10余年的村民葉秀改表示,自從“泥塘”變風景,前來觀光、購買蠔產品的游客絡繹不絕,銷量與往年同期對比增長6成。因為自然資源優勢,北寮村紅樹林假日酒店30余間客房,每逢節假日,總是被提前預訂一空。酒店負責人說,入住的有來觀鳥的攝影愛好者,也有來享受自然風光的親子家庭。
陽西縣塘口鎮則打造了濱海公園,“一河兩岸”的風景吸引了遠近游客前來觀賞?!拔以谏缃黄脚_看到這里的風景優美,便專門驅車前來游覽,枕月橋、五亭橋等建筑設計新穎,讓我覺得不虛此行。”游客陳女士說。
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督導各地各部門嚴格落實“一斷面一策”,統籌精準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全力完成省定空氣環境質量目標,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工作,不斷守牢生態安全底線。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